- 刘琰;张建东;张晶晶;李蕊;
目的 探究血清前白蛋白(P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二者对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观察研究设计,收集在2023年1月—2023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205例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入选者生存情况(将随访1年内死亡的患者纳入死亡组)及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血清PA、HbAlc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等]、HBV感染相关指标(HBV DNA定量、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等)、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对比不同预后患者上述血液指标,并分析血清PA、HbAlc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PA、HbAlc对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检验血清PA、HbAlc对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1年,以患者死亡为终点事件,平均随访时间为(8.21±3.45)个月,205例NSCLC患者中,有97例病死,1年死亡人数构成比为47.32%;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显示,97例病死患者的中位病死时间为10个月(95%CI:5.15~15.44)个月。死亡组ALT、AST、ALB、PA低于生存组,TBIL、WBC、NEUT、HBV DNA定量、HBsAg、HBeAg、HBeAb、TNF-α、IL-6、CRP、HbAlc高于生存组(P<0.05);两组P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HbAlc对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PA、HbAlc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PA、HbAlc对HBV相关ACLF患者1年死亡结局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28 32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王雁飞;张美光;郭晓燕;辛超;张瑞;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30 d内心衰转归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78例AMI合并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30 d内心衰转归情况将其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30 d内心衰转归的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178例AMI合并HF患者中有36例患者在30 d内出现转归恶化的情况,恶化发生率为20.22%。好转组与恶化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梗死类型、病变支数、用药情况、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均高于好转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好转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NT-proBNP、RDW、MMP-2均是AMI合并HF患者30 d内心衰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CI:0.783~0.875),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χ~2=0.652,P=0.730,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拟合度良好;决策性曲线(DCA)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和阈值概率。结论 hs-CRP、NT-proBNP、RDW、MMP-2均是AMI合并HF患者30 d内心衰恶化关键的因素,依据上述参数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28 329-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冯文萍;宫志鹏;姚雪婷;赵茜茜;李新鹏;李有香;
目的 分析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通气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6月—2025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以噻托溴铵治疗(18μg/次,每日1次),观察组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每日2次,视患者症状程度给予每次1~2吸)联合噻托溴铵治疗(18μg/次,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泡通气量(VA)、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最大通气量(MVV)]、炎症因子[白三烯B4(LTB4)、含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白介素-13(IL-13)]、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ET-1/NO]、治疗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LTB4、NOD1、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ET-1、ET-1/NO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9/63)、9.52%(6/63),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AECOPD效果显著,可提高肺通气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
2025年04期 v.28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 孟爽;何晓燕;黄丹;
目的 探究百蕊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并结合网络药理学与靶点分析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自2023年12月—2024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50例CV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百蕊颗粒组、孟鲁司特钠组及联合治疗组,各50例。孟鲁司特钠组患儿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联合治疗组使用百蕊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于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控制率、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情况。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孟鲁司特钠和百蕊颗粒的关键作用靶点及其机制。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孟鲁司特钠组的74.00%(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儿的FVC、FEV1及PEF水平高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儿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的复发率低于孟鲁司特钠组(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孟鲁司特钠通过靶向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R1)发挥抗炎和改善气道功能的作用,而百蕊颗粒通过金圣草黄素等活性成分,调控炎症、细胞保护、组织修复等相关通路,实现多靶点协同作用。结论 百蕊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CVA患儿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减少复发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了两者联合作用的分子机制,为CVA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5年04期 v.28 342-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王美娟;王彦文;
目的 通过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入院前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测指标与残余胆固醇(RC)水平,探讨两者预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行HR-MRI检查的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为期1年的定期临床回访,依据1年内是否首发AIS事件将其分为两组:AIS组(31例)和非AIS组(7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HR-MRI检查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S患者管腔狭窄率(SR)、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厚度(FCT)联合RC预测AIS的效能。结果 与非AIS组比较,AIS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占比、SR、IPH、RC较高,FCT较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82,95%CI:1.094~2.103)、糖尿病史(OR=1.264,95%CI:1.128~2.362)、SR(OR=1.452,95%CI:1.094~3.389)、IPH(OR=1.525,95%CI:1.112~3.481)、FCT(OR=0.639,95%CI:0.561~0.843)、RC(OR=1.835,95%CI:1.211~2.780)均为CAS患者发生AIS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R、IPH、FCT、RC联合预测CAS患者AIS发生风险的AUC为0.936,优于单独预测。结论 HR-MRI相关指标SR、IPH、FCT联合血清RC水平对CAS患者AIS发生风险具有较高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筛选具有较高AIS发生风险的CAS患者,为后续的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025年04期 v.28 35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 祁潇涵;蒋守芳;崔立华;
目的 探讨miR-19b-3p和miR-320a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就诊的152例ASD儿童纳入病例组;选择同期于该科查体的152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测评和血标本采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血清miR-19b-3p和miR-320a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9b-3p和miR-320a在两组儿童中的表达差异及与ASD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9b-3p和miR-320a对ASD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各有男童130例,女童22例,男女比为5.9:1;两组中2岁和3岁儿童居多,分别占83.6%和83.6%;汉族儿童分别占94.7%和95.4%;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及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儿miR-19b-3p表达上调,miR-320a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9b-3p与ABC量表总分及感觉、社会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能力5个因子得分正相关(r分别为0.372、0.344、0.365、0.290、0.356、0.359,均P<0.001),而miR-320a与ABC量表总分及5个因子得分负相关(r分别为-0.274、-0.273、-0.251、-0.184、-0.311、-0.252,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童、患常见病、miR-19b-3p表达上调和miR-320a表达下调是ASD的相关危险因素。MiR-19b-3p与miR-320a并联试验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29(95%CI:0.780~0.878),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73.6%。结论血清miR-19b-3p和miR-320a与ASD患病密切相关,其联合评估ASD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为探索ASD生物学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4期 v.28 358-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何升林;艾力亚斯·阿不拉;李婧;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KD)患者血清水平差异,并分析血清沉默调节蛋白6(Sirt6)、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调节因子样因子(Metrnl)水平对T2D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08例T2DKD患者,均在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间接受治疗,并纳入T2DKD组,另选101例同期无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组。以T2DKD不同分期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32例,根据随访3年后预后情况将T2DKD组患者分为77例预后良好组、31例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化验室检测(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尿素氮、24 h蛋白尿、血肌酐、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Sirt6、Metrn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T2DK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6、Metrnl对T2DK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T2DKD组血清Sirt6、Metrn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疾病程度中,重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6、Metrn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尿素氮、24 h蛋白尿、血肌酐、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Sirt6、肾小球滤过率、Metrn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24 h蛋白尿、白细胞介素-6、Sirt6、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Metrnl均为影响T2DKD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多因素回归分析指标、血清Metrnl、Sirt6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51%、85.19%,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T2DKD患者越严重Sirt6、Metrnl水平越高;血清Sirt6、Metrnl水平影响T2DKD患者的预后,且两者联合对T2DK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28 365-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